晋版书中的党史故事 | 三个女娃去当兵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1日 15:18 来源: 本站原创

视频接通,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一句武乡话的问候,拉开尘封的岁月大门,若不是她的亲口诉说,谁也不会把眼前慈祥安宁的老奶奶梁凤英与血雨腥风的战争联系起来。是呀,时代造就英雄,而她就是历经战争洗礼后淬炼成钢的英雄,一名女英雄,不,是很多女英雄之一。

子弹、尸体、烈火、逃难、死亡……当话题提及20世纪30年代末期时,她的声音不再柔和,因为这些频繁出现的恐怖的词语,让她的心绪不再宁静。

1937年卢沟桥一声枪响,中国大地上,一个接一个城市沦陷,一户接一户家破人亡,即便是太行山下一个个普通的村庄,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血火刀光。她的故乡——武乡县洪水镇白和村,同样被日寇惨无人道地侵略和蹂躏。

那时候她刚8岁。1930年10月25日出生的她还不能理解“战争”这个词语的含义,但周遭恐怖的环境早已让她格外懂事。

先是房屋被毁,全家沦为流浪者。1938年4月,日本人分九路进攻,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从辽县(1942年更名左权县)一直烧杀过来,村里人赶紧逃命,钻地洞,进大山,但可惜房子带不走,粮食也来不及转移,全被日本人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她父母就只好简单地打了个小窑洞,全家人挤在里面。黑漆漆的夜晚,梁凤英非常怀念以前的生活,那时房子虽不大却安宁自在,父母男耕女织,全家人安居乐业,她还可以与姐妹们做游戏,而现在呢?像野人一样钻在这人烟稀少的山旮旯里,白天怕枪炮声,夜里怕狼嚎声,什么时候是尽头啊?小凤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数日子盼天明,没想到却等来了更大的不幸。

1942年春天,一向特别疼爱她的四姥姥,在逃亡的半路上遭遇敌人,被一刀刺死。四姥姥死不瞑目。全家人敢怒不敢言,只能草草将四姥姥埋葬。1943年,日本鬼子变本加厉,“扫荡”更加疯狂,人们居住在山野,不敢行动。一天她父亲在天黑时挑水,走至半途,一脚滑倒,头部摔伤,大量出血,昏死过去。乡亲们想尽办法救治,父亲总算苏醒过来了,但恰好此时敌人又来“扫荡”,可怜的老父亲站立不稳,寸步难行,被热心的民兵们用一个大型农具(俗称鸡笼)抬出村外。老父亲却禁不住一路颠簸,不幸去世。全家人号啕大哭,这以后可怎么活呀?

梁凤英木然地接受着眼前的变故,心里异常悲痛。她悄悄地加入儿童团,与村里的妇救会、青救会等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支前参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捎书送信,照顾伤员……社会是她的大学堂,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格。把眼泪流尽了的梁凤英,早早地在炮火中长大了。她缺乏营养,面黄肌瘦,但大眼睛中透露出坚毅的神色。

回首往事,她轻轻发问,这也能叫童年吗?是啊,那段痛苦的回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而这样的遭遇又必然让她的性格坚毅而顽强。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热血沸腾的武乡从来就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野蛮的屠杀之下,智勇双全的武乡人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反抗的脚步。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这是抗战时期武乡的光荣。就连白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小村,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强烈的爱国心与急切的复仇心理。十几岁的梁凤英与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做一件很特别的事情,那便是在空地上练习扔手榴弹——木头刮成的假手榴弹。几个孩子总是站成齐齐一排,一人手持一个手榴弹,使劲朝前扔,看谁扔得远,看谁扔得准。

经常与她一起练习的小伙伴是田秀珍和孙金华,三个年龄一般的女孩子朝夕相伴,无话不谈,是最为要好的小姐妹。三个人唱着歌,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中把手榴弹扔出去,又捡回来,再扔出去……

1945年春天,八路军又发出了扩军的公告。看着村里一个个健壮的男青年穿着军装光荣入伍,梁凤英有种说不出的羡慕之情。她和妈妈说自己也想去当兵,妈妈说一个女孩子,当兵不害怕吗?怕呀,她自然怕,一声炮响就能把她吓得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可是到了夜里,她在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与惨遭日本人杀害的四姥姥时,就又觉得自己应该强大起来,为他们报仇。对,自己要真正地反抗,而不能只是扔假手榴弹。

主意打定以后,她先是跑到村干部处问人家要不要女兵,答案是男女都要。这下她高兴了,把要去当兵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姐妹田秀珍和孙金华,没想到她们也想与自己一道去参军。

告别自己的兄弟姐妹与母亲时,梁凤英一百个不放心,自己走了家里的田地谁来耕种?自己走了谁来割草放牛?自己走了谁去井台上担水做饭?一连串的问题让她纠结,她的母亲看懂了她的心思,宽慰她说:“参军当兵是国家的大事,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放心去吧!”

1945年晚春,梁凤英、田秀珍、孙金华三位少女身穿绿军装,胸戴大红花,在15岁的青春年华,走向了革命生涯。

当时,这件事是一件轰动区县的大事情。女娃娃当兵,尤其三个女娃娃一起当兵,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这算得上是白和村在抗战时期的一件大功劳,非常光荣。每当梁凤英忆起当时锣鼓喧天欢送她们的场景时,就禁不住激动起来,热泪盈眶。15岁的她,为村里赢得了荣誉。她与伙伴们是可爱的,是积极的。

然而,接下来的道路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年少的她们对未来一无所知。在多次的训练和不断的学习后,她们走向了各自的部队。梁凤英与田秀珍都被分配到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一所,梁凤英在外科,田秀珍在产科,而孙金华则被分配到其他战线。三个小姐妹适应革命需求,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部队岗位,从此南征北战,天各一方。所幸的是,她们殊途同归,在经历了十几年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涯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与幸福。

如果说脚板比路更长的话,那是因为它走遍了祖国大地。一位弱女子,想不到自己的足迹会踏遍祖国的河山。

……

(本文摘自《选择——太行山区红色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