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版权贸易 离不开面对面与自动化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8日 13:00 来源: 本站原创

■Edward Nawotka(《出版瞭望》总编辑)

版权市场各不同

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亚洲,这里对出版商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现在亚洲市场的阅读兴趣已从虚构类作品转向非虚构类作品和童书——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版权交易市场一直在持续增长。日本仍然是全球五大图书市场之一,但是由于该国仍在应对经济危机,日本版权引进的增速有所下降。韩国的年轻一代对数字化十分热衷,但想要让他们阅读书籍,图书行业仍任重道远。

印尼有全球排名第四的庞大人口(约2.52亿),其图书市场约为6.93亿美元。版权贸易非常繁荣,2014年共出版图书3.2万种,其中50%是翻译作品,多由英语、阿拉伯语、中文、韩语和日语翻译而来。2014年,印尼版权输出额约为15.3万美元,图书出口额为77.5万美元,大部分销往马来西亚、越南、土耳其、韩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在欧洲,俄罗斯、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图书业遭遇了困境。特别是一贯以花钱大方、先下手为强而著称的意大利的出版商,在经济危机的重创下,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大大降低。意大利国内的版税预付金已降至四位数,印数也下降到每部作品仅2000~3000册。其他以购买翻译版权著称的地区,包括荷兰和北欧国家,也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法国的版权引进贸易依旧欣欣向荣,但是在今年的巴黎图书沙龙期间,作家们对拿到版税太少和出版商缺少信息透明性颇有微词。德国市场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稳定和强劲的增长——人们总是将德国市场称为虚构作品翻译版权的最大买家。德国作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市场,每年从国外引进约1.15万部图书版权,约占每年进入德国市场的新作品的12%以上。其中约64%来自英语,紧随其后的是法语(10%)以及日语。近几年,德国年均输出版权6500部,其中65%销往欧洲。中国每年从德国引进近1000部作品,是德国最大的版贸输出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列第二第三。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市场。非虚构类和儿童作品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虚构类作品增速有所放缓。许多版权代理商将作品的版权在不同的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分开销售,为西班牙语版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版权交易仍需面对面

如今,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利用在线通讯、数据管理和自动化来简化版权业务。数字化革命在经历了10余年之后,大多数的版权谈判和贸易仍然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特别是文学作品,版权交易最终能否达成,取决于卖方向潜在的买方传递其对书的激情和热情的能力——而这是无法通过数字方式做到的。

版权业务如何从数字化当中获益呢?首先,数字化或许能帮助我们实现版权业务的自动化。有几家公司已经推出管理版权信息和版权销售的自动化产品,其中包括版权清算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知识产权许可公司(IPR License)、PubMatch、Biblio3、Bradbury Phillips、出版技术公司和Klopotek。但出版商将其已有的版权数据导入这些系统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最大的挑战在于标准的缺失:合同和版税报表等文件没有通用的格式,版税报表以PDF、Excel,甚至是纸质打印版的方式发送。以前的合同常保存在微缩胶片上,这样的文件在缺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数字化的。这也是因为执行统一标准的投资回报率还太低。

即使机会存在,许多出版商也没有相应的内部资源来充分执行完全数字化的工作流程。以企鹅兰登书屋为例,虽然有足够的资源搭建各自的版权管理系统,但是在合并系统时,其过程却“十分不易”。

著名版权专家琳内特·欧文表示:“出版商需要经营日常业务,但未来的格式规定却不甚明了……我们是应该颇费周折地将我们存书目录上的全部书籍都转换成数字格式,即使有的作品永远没人要,还是应该有所取舍。”

随着各出版商继续改造系统,以适应完全数字化的工作流程,出版业的版权业务亦将受到影响。然而面对面的洽谈仍将是不可替代的。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