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红色之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15:33 来源: 本站原创

讲红色故事

1938年4月,八路军总部渡过黄河,首先进驻的是武乡县东部山区蟠龙镇砖壁村。砖壁村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这种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形,是它被选定为八路军总部的主要原因。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村东北一组由玉皇庙、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组合的建筑群中,朱德就住在离村中玉皇庙不远的新楼院。他虽然是八路军总指挥、功勋卓著的名将,却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新楼院外有一盘石碾,村里人常在那儿碾谷,朱德出来散步,只要碰上就一定会上前帮忙推磨,尤其碰上孤寡老人,一定要把所有的谷子都碾完才离开,后来这盘石碾就被称为“连心碾”。砖壁村的儿童团也是在朱德的关怀下成立的,小团长还是朱德有一次偶然间发现这个孩子在玩耍爬坡时跑得飞快就记在了心上,之后在成立儿童团的时候亲自选定的。这可能是率领过千军万马的朱老总任命过的最小“干部”。几十年后,当年那位叫肖江河的团长已经成了耄耋老人,可那次任命仍然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彭德怀住在李家祠堂,祠堂东边院是个开放式小花园,边上有一眼旱井,是邓小平同志带领战士、村民亲自打出来的,体现着当年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这眼井后来就被称为“军民井”。祠堂左手边西墙根有一株彭老总亲手栽种的榆树。榆树是打井时候刨出来的,彭老总舍不得丢弃,就种了下去,几十年过去,如今,这棵榆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被人称为“将军榆”“彭总榆”。

左权将军住在奶奶庙,现在屋内墙上还挂着他们夫妻、女儿一家三口唯一的全家福。当年左权夫人刘志兰生下左太北后,奶水不足,左太北饿得直哭,村里两个妇女就每天帮着喂奶。左权妻女回延安时,村里一位能工巧匠还为小太北制作了一个能睡觉的小木箱,让刘志兰随身带着。当年八路军的将领、战士们和村民良好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砖壁村优良的地理形势保证了总部机关的安全,但村内缺水,机关人员又比较多,慢慢地,八路军将领们觉得太影响群众生活,就在1939年11月11日,将总部从砖壁迁驻到了王家峪村。王家峪村距离砖壁村十来千米,是武乡县的丘陵山区,山环水绕,峡谷幽深。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主体建筑由东、中、西3个农家院落、14孔窑洞、15间土瓦房组成,村内处处有红色历史遗迹,如战士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篮球场、朱德耕种的菜园、干部战士修建的水井等等。无论是砖壁村还是王家峪村,只要你到了这里,就能感受到当地百姓的八路军情结,听到轰轰烈烈的八路军故事,看到无处不在的八路军痕迹。

寻红色印记

武乡不仅完好地保存了砖壁和王家峪的总部旧址,还修建了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太行干部学院。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它前身为1970年修建的“武乡革命纪念馆”,1977年,当地政府决定恢复和扩建纪念馆,1979年邓小平同志敲定并亲笔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1988年9月纪念馆正式开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景区和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同时也是挖掘弘扬伟大太行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

纪念馆馆区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有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徐向前元帅纪念厅,浏览区有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公园等。2005年8月,纪念馆主题展览《八路军抗战史陈列》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并在之后多次进行了改造提升,至今已吸引了数百万的参观者。抗战史陈列用图片、图表、文物、油画作品、木刻版画,并辅以仿实景观、雕塑、多媒体演示等设施,综合运用声、光、影技术,配以幻影成像、立体景观、触摸屏等辅助手段,全面展示了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历史。走进这个展览,那段血与火的抗争岁月,就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了眼前。

小贴士

在武乡,除了数不尽的红色景观,还有数不尽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别是地方小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武乡的美食有把面和好后擀成饼、切成手指大小、用铁镐炒制的武乡炒指;著名的和子饭、干面饼子、擦面以及用大枣和黍米制作的香甜绵软的枣糕等。枣糕起源于东汉时期,营养丰富,耐饥管饱,还便于存放携带,所以很早时候就被充作军粮。后赵石勒皇帝在武乡起兵的时候,就曾把枣糕作为军中必备食品,八路军战士们曾在打了胜仗后分食枣糕,在这当地的特产上,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本文摘自《山西红色之旅》)

朱伊文 著,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